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线影院免费免VIP
导演:
迈克尔·摩尔
演员:
William Black,吉米·卡特,Elijah Cummings,Marcus Haupt,Baron Hill,马西·卡普图尔,约翰·麦凯恩,迈克尔·摩尔,Stephen Moore

更新:2024-05-09 01:32

首映:2009-09-06(威尼斯电影节) / 2009-10-02(美国)

年代:2009

时长:127分钟

语言:英语

评分:8.3

观看数:19108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人物鲜明!请花更多时间关注金融!!!

这部片子无疑是有倾向的,但一个没有观点的纪录片不成为真正的记录片。这些观点,你可以赞同或反对,只要这部片子引发思考,就是好的片子,这是我强力推荐大家都看看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在这部片子中可以重温一些经典的镜头和历史场景,导演把他们很好地与主题结合在一起。个人觉得对于政治、经济和美国历史有兴趣的同志是可以多看两遍的。最后要说的是超爱Michael Moore,特别是爱他开着卡车去各大银行要钱那段。也因为这个,我认为美国和美国人仍存在一种可佩的精神和传统。
提醒一下,最后片尾的《国际歌》可不要错过。

纪录片必须客观么?这是谁定的规矩?纪录片只是一种没有剧本的电影题材。只是发生了什么,我把它讲出来,不是我让大家来演的,就这么简单。没有剧本跟客观有什么必然联系么。首先,只要拍电影,就没有客观。这电影,只要是人拍的,只要是摄影师扛着机器摄的,就不叫客观,机器就有取舍,机器只拍框进去的。框外头的广大世界机器就给抛弃了。这叫客观么?拍完了还得剪辑,剪辑就更是anti客观了。你想要客观,用你自己眼睛去看,别听任何人的教唆鼓动。只要是人的立场,就不客观啊,这肯定的啊。我不知道那些说michael moore纪录片不客观的人觉得什么样的纪录片才是客观的,觉得哪部纪录片是客观的。没有解说就客观了?没有配乐就客观了?摇摇晃晃就客观了?长镜头五分钟不完就客观了??拍片子就是因为有话要说,不吐不快。选择一种表达方式而已。凭什么因为是纪录片就得背上客观的包袱??
其次,大千世界,尤其艺术领域,就没有客观。我不知道客观在艺术的领域有什么意义??飞行员救生员是需要客观判断,你得分清楚到底什么情况再行动啊,都是人命关天的事

这片子跟华氏911一比,差了不止3条街。缺了阴谋论,看上去就很乏味,以至于后半段简直令人昏昏欲睡。对资本主义的血泪控诉,就这点桥段,都不好意思写进我国的政治教材啊(话说按今天的眼光看,80年代的中学政治教科书很像另类科幻,什么牛奶倒大海,什么证交所多过米店,竟然都一一应验了)。说实话,我真的很想推荐老麦看一看我国80年代的中学政治教科书,虽然分析我国的事情不怎么靠谱,但是找资本主义的茬,那还是相当地一针见血啊。
其实华尔街,多好的阴谋论题材啊,但看到老麦对函数的导数满头黑线,就知道这不是他可以驾驭的了(不如请宋鸿兵来当顾问)?于是剩下的就只有感情宣泄了;美国本来是很好的,都是布什/鲍尔森良心让狗吃了,只要信天主信民主()以及巴马,于是乎就万事大吉了。红脖子智商固然低,但也没有这么好忽悠的吧。而且话说巴马上台已经两年了,那下次再怎么拍呢?看情形是要搞”党内出了佩洛西这样的走资派“之类的桥段了。
既然对问题没有深入的分析,老麦开出的药方也是可笑的。”罗斯福多活几年就好了“


在懒惰了半月后,终于再次鼓起勇气,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也许是朋友说我适合于写东西,也许是经济危机给我带来的震撼,这种迟到的震撼,还有由此产生的恐惧与不安让我,想要记录下此刻的感受。
《一个美国女孩的秘史》是以1929年第一次金融风暴为背景,小女孩凯特生活在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家里有着一家小汽车店,有着自己的书屋,有疼爱自己的父母,随着金融风暴的到来和蔓延,由一个同情难民、救济难免的人,逐渐成为难民,由一个旁观者,变成了被观察者。这样一种身份的转变,让小女爱措手不及,自尊心深受伤害。但生活就是这样,不能改变它就只有改变自己,再痛苦的历程,都将被活着的本能或信念在时光的流逝中逐渐抚平,成为一道慢慢褪色的伤疤。凯特接受了这样的生活,当她从失落里走出,决定面对现实时,她又再次的充满希望的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在暖色调的画面里,温和的阳光、随风摇曳的树叶,甜美的笑脸……淡化了现实的残酷。就如同里面的小推理案件,一个不打不小的阴谋,三个智商为负数的贼,一个喜剧式的抓捕过程,有着小鬼当家似地幽默

摩尔的这部电影需要用两个标准来评定,以艺术的角度来看,它是成功的;但以事实的角度来看,它是失败的。
还记得是本科时候,一堆人死乞白赖的挤在一起,用了大半夜的看《华氏911》,大家一致用武汉话说着“太搞了,太搞了”,一贯看discovery的我第一次发现纪录片原来还可以这样拍。
摩尔是聪明的,他不会直面那些让人头痛的问题,而是用一个个点在旁边敲击,并在最后连活一片,就像是在下围棋。他用独有的幽默和讽刺来表达他的思想,他不是一个殉道者,他并不会把痛苦表现出来。但是,实质是需要鲜血才会现形的,所以,他的纪录片永远只能游离在一种边缘而尴尬的位子,既无法前进,也不会后退。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至少立意是很好的,摩尔也又使用老套路,一遍遍的寻找几个相关事件进行串联,甚至还在片中把奥巴马说成了社会主义者。其实事实并不是完美的一环套一环,过于紧凑完美的剧情,反而使得纪录片不再像纪录片,而是一场摩尔秀。喜欢这个胖男人的一举一动,总是那么的执着与可爱

《Capitalism: A Love Story》诠释了另一个美国,或者说揭示了隐藏于美国梦背后的“阴谋”。我想,将Love story翻译成爱情故事不甚恰当,局限了Love的内涵,作者应该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其对于以Love为宣传意识形态之一的资本主义的嘲讽。所以或许可以将片名译为《资本主义:爱的反讽》,在对爱的反讽中,能够为我们提供另一种想象的可能。
片中的主要内容讲述了华尔街在次贷金融危机中的所作所为,包括丝毫不顾工人的利益并用金融圈套骗取其住房以获利、包括为高层提供大量的低利率贷款、包括在次贷危机之后动用权力与金钱操纵国会通过七千亿的救市资金。在导演的解释中,这样的危机完全是由华尔街金融大鳄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层为了其自身利益而造就的,而人民,或说普通的中产阶级则是他们的圈钱游戏中的棋子,毫无反抗之力,并且最终成为灾难的买单者。
除却对于金融资本的揭露之外,更重要的是,重现了在看似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景下普通工人和民众的反抗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人物鲜明!请花更多时间关注金融!!!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vschang2018.cn/post/11588.html

线路F1

好看的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