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

年代:2012 

首映:2012-09-11(多伦多电影节) / 2013-01-10(德国)

时长:113分钟

语言:德语,英语,法语,希

观看量:17128

豆瓣:8.2

更新:2024-05-03 12:27

剧情:
1960年,以色列宣布逮捕被称为“死刑执行者”的纳粹德国前高级官员阿道夫·艾希曼,并于1961年在耶路撒冷进行审判。《纽约客》邀请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著名犹太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芭芭拉·苏科娃饰)为此次审判撰稿。当汉娜·阿伦特前往耶路撒冷观看审判时,她发现艾希曼的论述、公众舆论和她自己的哲学思想之间存在差异。当阿伦特将艾希曼的行为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时,她的文章不出所料地在社会上引发了负面评论和批评,汉娜·阿伦特的一些老朋友甚至与她分手。当时海德格尔家下最骄傲的女学生,想在风雨交加中全身而退,却发现一切不再像她预想的那么简单。
展开
线路F1

预告片

图集

  • 汉娜·阿伦特 图1
  • 汉娜·阿伦特 图2
  • 汉娜·阿伦特 图3
  • 汉娜·阿伦特 图4
  • 汉娜·阿伦特 图5
  • 汉娜·阿伦特 图6
  • 汉娜·阿伦特 图7
  • 汉娜·阿伦特 图8
  • 汉娜·阿伦特 图9
  • 汉娜·阿伦特 图10

蝴蝶影评人

《汉娜·阿伦特》原来男主是海德格尔

当光斑明明晃晃打在汉娜的脸上,汽车颠簸的道路中,她的眼睛始终看向窗外。思考,什么是思考?
一生中回忆闪烁,穿插在每一个生命静止的时刻。海德格尔、林中路.....在日后所有难以承受的痛苦中迂回,我之所以成为谁,不是深刻永恒德爱着某一个人,而是这些爱与被爱的事件,最终构成了我。
什么是人,犹太人是人,任何种族、类别的人都是人;为何思考,因为思考是作为人的特质;什么是爱,想要获得别人的爱,必须先去爱别人。
个体如果消失,那么究竟为何而活着?

看完全片,才反应过来一个事实:男主不是海因里希、艾希曼或者谁,而是海德格尔。一如影片的主题不是其他,只是“思考”二字。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觉得“做一个肤浅的人”是一个不错的生活方式选择,因为不怎么需要深入思考,至少比较容易快乐。思考,多费劲呀。
慢慢地,我才意识到,肤浅并不带来快乐。肤浅让人觉得要得到和别人一样的财富才能快乐、或者和别人拥有同等靓丽的外表才能快乐。总之,肤浅,或者说没有思考的能力,容易使人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被欲望反噬…

汉娜的朋友汉斯在演讲后批评她以精英的视角傲慢、自以为是地批评犹太人。她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是使很多人感到不快的原因。汉斯这一批评是我认为对于汉娜的一个最大挑战,尽管她自己到结尾也没有意识到。
“人们不思考”。这个指控太精英主义、自以为是了。
放到现在,发表这种言论的人估计被归类为该挨骂的公知。
我虽然也欣赏精英对自身的高要求,但对于划定精英与平民界限这一做法抱怀疑态度。
书如其人。她《human condition》的argument透露着相同的精英主义气质。
讽刺的是,不思考的平民的反面---哲学家海德格尔---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纳粹的阴谋。思考或不思考,受害与施害,两者都是无能为力的。
对此,阿伦特会如何回应呢?

汉娜阿伦特无疑是那个时代勇敢的女性,她敢于超脱自身立场,面对公共舆论压力,依然保持冷静思考,并阐述自己得到的客观思想结论,这种品质对于处在网暴文化盛行当下的我们是难能可贵的。
关于“恶的平庸性”,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理念,但也是个很“恐怖”的理论。曾经看《禁闭岛》的时候我感叹,一个人的是非观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主角当无法面对自己的罪恶的时候会编制出如此复杂且逻辑完整的故事讲给自己听。
后来了解了勒纳的电椅实验与“公平世界假说”后我才发现,正因为上述的特点

《汉娜·阿伦特》原来男主是海德格尔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vschang2018.cn/post/10420.html

展开

蝴蝶精选

弗里达
8.72002年美国剧情
维特根斯坦
7.91993年英国剧情
罗莎·卢森堡
7.81986年捷克斯洛伐克剧情
恋上哲学家
7.62016年德国剧情
永恒记忆
8.42008年瑞典剧情
公民凯恩
8.81941年美国剧情
宁静的热情
7.32016年英国剧情
教宗的承继
8.62019年英国剧情

德国剧情片

热点推荐

排行榜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