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电影原著
导演:
汤姆·提克威
演员:
本·卫肖,艾伦·瑞克曼,蕾切儿·哈伍德,达斯汀·霍夫曼,大卫·卡尔德,比吉特·米尼希迈尔,卡洛斯·格拉马赫,西恩·托马斯,佩里·米尔沃德

观看量:42214

【香水】一个艺术家的死

在我迄今为止的读书生涯中,有两本书绝对重要。
一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本是帕·聚斯金德的《香水》。
前一本书直接导致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热衷于东编西抄地弄一些小故事出来,证据就是,那些小故事常常以“很多年之后当我回想往事就怎么怎么”或者“后来让我一直引以为豪的是什么什么”之类的文字作为开头。
后一本书则终结了我那段热衷于编造小故事的生涯。聚斯金德在这个关于谋杀少女、提取体香、制造香水的故事里所展现出来的惊人想象力,让我瞠目结舌,也让我彻底明白了自己实在不是一块编故事的料。
很多年之后,这后一本曾经让我瞠目结舌的书,居然、终于,被拍成了电影。
应该说,曾经拍出过《疾走罗拉》的汤姆·提克威,非常成功地将《香水》中那个充满味道的世界,转化成了光与影像,转化得腔调十足格调十足。
油画般的光影轮廓,毫无血腥和暴力气息的香艳谋杀,主人翁格雷诺耶千里追踪制作香水的关键少女,香水完成后格雷诺耶振臂挥香令众生迷醉:每一个场面,汤姆·提克威都再现得可圈可点。
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弹指一挥间。

香水这本书,在高中时代就看过,现在回忆起来,应该是它伙同其它一些例如《铁皮鼓》《百年孤独》之类的书,开启我对魔幻主义的热爱。而这种魔幻主义,又并非像现在的网络游戏或魔戒之流的,通篇建立在虚无的假设上。那种魔幻,似是人间,又非现实,就像郭德钢同学形容河北梆子的唱腔一样,一句里就有真声和假声,而且变换之间,丝毫不露痕迹。
香水这本书,在拍成电影又译成中文时有一个后缀,叫“一个杀手的故事”。(若改为“一个连环杀手的故事”,则更加耸人听闻及不入流吧),虽然这么说也没错,它事关一个男人谋杀了26个(电影里是13个)年轻漂亮的女人的故事(不若叫《1个男人和26女人不得不说的故事》吧),但事实上,或者可认为它是一本关于“成长”的小说。
你看,这都是10年后的感受,就像20年后看桃花源的不同感慨。年轻时候被谋杀,征服,香味,绝望所震撼的心理,现在能感受的只是格雷诺耶的无助,他的孤独。就像电影里的旁白“剩下的香水足以让他征服整个世界,可以让皇帝过来亲吻他的脚,也可以让教皇认为他是救世主,所有的事,只除了

和小蛇说:终于看了《香水》。
她问我如何,我很费了点脑筋措辞,最后说:反正——能看出是导演尽力了。
然后我们一起笑起来。
我从来不相信《香水》能拍成好电影,虽然它的故事很传统,但是仍然比较另类,而且味道本身,是个视觉影像没法把握的东西,香水又不像食品,不是视觉盛宴的补充,不能用通感去视觉表现,所以难上加难。
何况,非常文学化的作品,如果不进行伤筋动骨程度的大修改,是不可能拍成电影的。像汤姆.泰克维尔(Tom Tykwer)这样,从内容上完全不敢做任何大改动,从思想上又把主题庸俗化,不管怎样中规中矩,电影本身的魅力只能表现出一少部分,太浪费了。
而且,即使导演把好作品拍成了,也要扔掉50%以上的精髓思想,越是读起来妙不可言的作品,拍成电影就越容易平庸无奇,原著的好坏和改编电影的好坏正成反比。
所以,《教父》可以拍成非常好的电影,因为它原著很糟糕;《乱世佳人》可以拍成还不错的电影,因为它原著庞大,但故事相对简单;但是,看啊,有人居然斗胆拍《香水》——他当然会死得很难看。
人物上和原著相差最大,主人公太帅

文/小关平
目录:
第一章:浪漫主义手法
第二章:天才的喜与悲
第三章:惊悚一刻
第四章:大胆运用丑陋表现主义
第五章:剧情的戏剧性和悬念设置
第六章:人物的个性化
第七章:与几部影片的对比
第八章:几个国家的合作
第九章:出乎意料的结局和出乎意料的结局
第十章:引发无数种思考
————
看过很多震撼的影片,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的《香水》继《罗拉快跑》之后,又把我重新定格在震撼的悬崖上,颤颤自危。
本片取材于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畅销小说《香水:一个杀手的故事)

那天看了《香水》,太震撼了,看过后的这几天,这种感觉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强烈,觉得一定要写点什么,虽然我的感想很不浪漫。
  香水的前四分之三,我都是懵懵懂懂当“天才+犯罪”片看过去的,一直到最后几十分钟,才突然醒悟过来,究竟影片要表达的是什么。第一次强烈感受到,原来爱的教育真的是那么重要,甚至能够和爱本身一样重要。
  格鲁诺伊一出生就被遗弃,虽然影片中一笔带过,还是可以想象他从小就是遭人嫌恶的对象。再加上他拥有不同于常人的敏锐的嗅觉,自己又很陶醉于“闻”这个不需要与人沟通的天赋中,以至于很不幸地自始至终都没有融入过社会。关于爱,他从来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对于最开始被他误杀的少女,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感情(虽然还不一定能够称之为爱情),只因为气味对于他来说太过明显,他只注意到了香气,以为就是这香气如此强烈地吸引着自己。就像所有小孩子一样,他一心想把这气味占为己有,并在失去以后痛苦不已。而这段时间,他一方面受着意大利师傅香水至上的教育,另一方面又因为曾经失去过而格外渴望


《香水》这部电影的魅力,并非在于它描写的人性。更准确说,是在于主角格雷诺耶身上所散发出的一种“非人性”。或者我们可以用另一个词:神格。
对西方文化越熟悉的人,应当越容易察觉到这一点。格雷诺耶这一角色设定,本身就充满着希腊神袛——狄俄尼索斯的精神。
我们来看看狄俄尼索斯的梗......哦不,是精神的8处体现。
1, 外形
在希腊神话中,酒神狄俄尼索斯常见的形象是俊俏的少年,头上环绕着葡萄藤,总是神智恍惚地在大地上流浪。
2, 死妈
狄俄尼索斯的父亲是天神宙斯,母亲是凡人。他出生时母亲身亡。
(想看一眼宙斯的真身结果烧死了)
3,带来厄运
狄俄尼索斯曾搭别人的船。船员们不认识他的身份,便密谋把他运到奴隶市场卖掉。结果所有船员都遭了诅咒,变成了海豚。
4,小狗寻尸
酒神的岳父伊卡里俄斯被人杀死后埋起来,是他养的一条小狗带人找到了尸体。
(顺便说一下,伊卡里俄斯后来成了牧夫座,他女儿是处女座,那条狗是大犬座。)
5, 越狱
狄俄尼索斯旅行到底比斯时,底比斯的国王彭透斯下令将酒神关进地牢

【香水】一个艺术家的死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vschang2018.cn/post/1299.html

线路F1
线路C1
线路D1
线路M1

电影推荐

更多